日本蜡烛线理论

一、基本理论及原则

  • 信息量

“信息量”的概念对应着包含在价格数据中的“含金量”:

  1. 任何市场资料所信息量均有限
  1. 任何技术分析手段所提取的信息量只可能少于信息量的极限,绝不可能多于信息量的极限;
  1. 对于相同的市场资料,虽然可能采取不同的技术分析手段,但是所得信息量均限于上述极限之内,因此它们的结果有可能是相互重叠的。

  • 杰西·利弗莫尔:只有离开研究对象一定的距离,才能更好地观察它的全貌。技术分析就是让我们退后一步来观察市场,如此才使我们对市场获得了一份不同寻常的,或许也更加贴切的观感。

  • 如果我们要观察总体的供给–需求关系,那么,观察价格变化显然是最直观、最容易进行的一种方法,有些基本面的消息,普通的投资大众可能根本无缘得知,但是您可以正确地预期,它们一定已经包含在价格信息之内了。如果有人先于大家掌握了某种推动市场变化的情报,那么,他极可能抢先在市场上买进或者卖出,直到价格变化抵消了他的情报才会罢手。如此一来,在有些情况下,这类消息可能早在当初事件的时候就被市场消化吸收掉了。一言以蔽之,当前的市场价格应当充分反应了当前发送的一切市场信息,不论这些信息是普通大众已经知晓的,还是仅仅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重的。

  • “市场永远不会错”,绝不可带着“市场错了”的成见进行交易。

千万不要将自己的主观臆断强加于市场。举例来说,即使您坚定地判断原油市场即将上涨也必须等到市场趋势果真向上出头的时候才能买进。

绝不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市场,一定要做一个追随趋势者,不要做一个预测趋势者。如果您怀着看涨的预期,那么就在上升趋势中入市;如果您持有看跌的预期,那么就在下降趋势中入市。


  • 采取保护性止损措施的重要性

我们应当在最初建立交易头寸的时候,就设置好止损水平,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是最冷静、客观的。只有在市场的演变符合我们本来的预期的条件下才能继续持有当初的交易头寸。如果后来的价格变化与我们的预期相反,或者哪怕只是未能证实我们的预期,届时应当当机立断,平仓出市。

- 请不要忘记下列两项事实:

> 1. 所有的长期趋势都是由短期趋势开头的

> 2. 市场上绝无一厢情愿的余地,市场自行其是,既不在意您的想法,也不关心您的头寸。

  • 市场并不在乎您是不是顺从了它的趋势。有一件事比犯错误还要命,那便是坚持错误。宁可放弃您的高见,不要丧失您的金钱。有能力及早纠正自己的错误,其实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被市场落实了止损指令,就意味着认错服输。人们对承认错误深恶痛绝,因为这里面往往牵扯上了个人的自尊心和名声等。优秀的交易商从不过于固执己见。据说,沃伦巴菲特信奉两项原则:

    1. 保全资本金。
    1. 绝不可忘记原则1.

拿日本人的话来说,“只要钓得上蛙鱼,丢个把鱼钩是值得的。”如果您被止损出市,那就当失去一把鱼钩,没准,下一钩就能钓上一条大家伙。


  • 下面这句话常常挂在房地产经纪人的嘴边:“对房地产最有影响力的三项因素是:地点,地点,地点。”。如果我们把这句话借用到我们这个行业来,那就是,市场最重要的三个方面是:趋势、趋势、趋势。

二、技术指标

1,极限转换原则

日本人有句谚语:“大红的真漆盘子无需另加装饰”。这种“简单的就是美好的”的概念,道破了市场技术分析理论的真谛。

这一原则既简单明白,又犀利、得力——过去的支撑水平演化为新的阻挡水平;过去的阻挡水平演化为新的支撑水平。这就是所说的“极性转换原则”。

下图左卫支撑水平转化为阻挡水平的情形。下图右室过去的阻挡水平转化为新的支撑水平的情形。

极性转换现象的技术潜力的大小与以下几个方面成正比:

1、市场对过去的支撑/阻挡水平曾进行试探的次数;

2、每次试探时的交易量、持仓量的大小。

2,百分比回撤水平

通常,市场既不会直线上升,也不会径直跌落,而是进两步、退一步。在当前趋势继续发展之前,市场通常先要对已经形成的上涨进程或下跌进程作出一定程度的回撤。

在这类回撤水平中,较为常用的是50%回撤水平,以及38%和62%的斐波那契回撤水平。

3,移动平均线

在比较流行的移动平均线中,对短线的交易商来说,包括4天、9天、18天移动平均线;对操作长期头寸的市场参与者来说,包括13周、26周、40周移动平均线。

在日本,13周和40周移动平均线最为常用。

  • 移动平均线的用法

1、通过比较价格与移动平均线的相对位置,构成一个趋势目标。举例来说,如果我们判断市场正处于中期的上升趋势中,那么有一个很好的衡量标准,就看价格是不是居于65天移动平均线的上方。而对于更长期的上升趋势来说,价格必须高于40周移动平均线。

2、利用移动平均线构成支撑水平或阻挡水平。当收市价向上超越某一条特定的移动平均线时,可能构成看涨的信号。而当收市价向下低于某个移动平均线时,构成看跌的信号。

3、跟踪移动平均线波幅带(也称为包络线)。这些波幅带是将移动平均线向上或向下平移一定的百分比后形成的,它们也起到支撑或阻挡作用。

4、观察移动平均线的斜率。举例来说,如果移动平均线在一段持续稳步的上升之后转向水平发展,乃至开始下降,那么可能构成了一个看跌信号。在移动平均线上作趋势线,是监测其斜率变化的一个简单易行的办法。

5、利用双移动平均线系统来交易。

4,双移动平均线

两根移动平均线组合在一起,可构造成一个超买/超卖指标,也就是摆动指数。

把较短期的移动平均线减去较长期的移动平均线,就得到了这个摆动指数的值。该指数既可以是正值,也可以为负值。

1、如果短期移动平均线相对来说较大幅度地高于(或低于)长期移动平均线,那么我们就认为市场处于超买状态(或超卖状态)。

2、如果短期移动平均线向上穿越了长期移动平均线,这就是一个看涨信号。在日本,这样的移动平均线交叉信号称为黄金交叉。与上述相反的情形,当短期移动平均线向下穿越长期移动平均线时,构成了一个看跌的死亡交叉信号。

5,相对力度指数

在期货交易商中,相对力度指数(RSI)是最流行的技术工具之一。在RSI研究中9天和14天是最常用的两种时间参数。

  • 如何计算RSI

首先分布累加出一定时间之内上涨的价格幅度之和与下跌的价格幅度之和,然后再求得两者的比值。在计算过程中,一般仅采用收市价作为价格数据。它的计算公式是:

RSI = 100 - 100 / ( 1 + RS )

其中,RS = 该时期上涨价格幅度的平均值/该时期内下跌价格幅度的平均值。

  • 如何运用RSI

RSI的两个主要用途是:构成超买/超卖指标,作为监测相互背离现象的工具。

当RSI向上趋近其取值范围的上边界时(即,当它高于70或80时),表明市场处于超买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市场也许变得比较脆弱,容易引发向下回落的过程,或者即将转入横向调整阶段;与此相反,当RSI处于其取值范围的下边界时(通常低于30或20),则认为RSI反映了超卖状态。在这样的环境下,市场有可能形成空头买入平仓行情。

利用RSI揭示相互背离现象的具体方法是:当价格向上创出当前趋势的新高时,RSI却没有形成新高,未能与之配合,这就构成了一个负面相互背离信号,可能是一个看跌信号;当价格向下跌出当前趋势的新低时,RSI却没有形成新低,则构成了正面的相互背离现象。

6,随机指数

随机(摆动)指数,既提供了超买和超卖状态的读数指示,也能够揭示相互背离现象,还提供了一套比较短期趋势与长期趋势的机制。

随机指数把最近的收市价格,同一定时间范围内市场的总的价格范围进行比较。随机指数的数值处在0到100之间。

当随机指数的读数较高时,就意味着当前的收市价在一定时期的整个价格范围中接近上端的水平。

当随机指数的读数较低时,就意味着当前的收市价在一定时期的整个价格范围中接近下端的水平。

随机指数的设计思想是:当市场向上运动时,收市价格倾向于接近上述价格区间的高点;当市场向下运动时,价格往往集中在上述价格区间的低点附近。

  • 如何计算随机指数

随机指数的图表由两根曲线组成,它们分别是%K线和%D线。其中,%K线称为原始随机线,或者称为快%K线。这条曲线最为灵敏,%K线值的计算公式是:

%K =(收市价 - N天内的最低价) / (N天内的最高价 - N天内的最低价)* 100%

N值,取9、14、21个时间单位是几个较为常见的时间参数。

以快%K线为基础,每三个数值计算出一个移动平均值,得出一条较为平滑的三时间单位移动平均线。这条%K线的三时间单位移动平均线就称为慢%K线。

以慢%K线再进行一次三时间单位的移动平均,得到了慢%K线的三时间单位移动平均线,称为%D线。

  • 如何应用随机指数

    • 当慢%K线向下穿过%D线时,构成卖出信号;

    • 当慢%K线向上穿过%D线时,构成买入信号。

      具体来说,为了构成一个买入信号,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 首先,市场必须处在超卖状态(随机指数的%D值为25%或更低);

    • 其次,市场已经发生了正面相互背离现象;

    • 最后,慢%K线向上穿越了%D线。

7,动力指数

又称为价格速度指数。该指数度量的是,当前的收市价与一定天数之前的收市价之差。如果我们研究10日动力指数,那么我们比较的就是今天的收市价与10日之前的收市价。

在上升趋势的发展过程中,上述价格差应当以逐步加快的速度增长。这样的情况显示了该上升趋势具有逐步增长的驱动力。如果价格上涨,而动力指数转为持平,那么说明当前的价格趋势处于减速状态。这可能构成了一个早期的警告信号,说明当前的价格趋势可能会结束。如果动力指数向下越过零线,则形成了一个看跌信号;而当它向上穿越零线时,则是一个看涨信号。

动力指数也是一种现成的超买/超卖指标。举例来说,当动力指数为一个相对较大的正值时,市场可能处在超买状态,容易发生回落行情。动力指数通常在价格达到顶峰之前预先达到顶点。根据这一特点,当动力指数处于极为超买的读数状况时,可能预示着一个价格高峰的形成。

动力指数的另一种用途是,它能够为市场的超买或超卖状体提供一个具体尺度。

8,交易量

交易量的技术意义是,一段行情的交易量越重,则这段行情背后的市场力量越强大。只要交易量保持增长的态势,那么,当前的价格趋势就将持续下去。但是如果在价格趋势发展时,交易量不增反降,那么,判断当前趋势仍将继续发展的理由就不充分了。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交易量来验证市场的顶部或底部过程。当市场向下试探某一支撑水平时,如果交易量较轻,则意味着卖出压力减弱了,因此构成了一个看涨信号。反过来,当市场向上试探先前的高点时,如果交易量较轻,则证明买进力量减弱了,构成了一个看跌信号。

9,权衡交易量(OBV)

权衡交易量(OBV)是一种交易量的累计净值。从一个基准日开始,当某一天的收市价高于前一天的收市价时,则将该日的交易量数值加到前一天的权衡交易量数值上;如果某一天的收市价低于前一日的收市价,则该日的交易量就从前一天累计的权衡交易量数值中减去。
OBV验证趋势。OBV应当朝着当前主要趋势的方向运动。如果价格与OBV双双上涨,则说明由买方引起的交易量正在上升,即便在较高的价位上,也能达成较高的交易量。这可能构成一个看涨信号。

如果情况与上述方向相反,价格与OBV一齐下跌,就反映出在较低的价位上,由卖方引起的交易量也在增长,说明价格下降的过程仍将持续。

在横向交易区间中,也可以应用OBV。如果在价格保持稳定时(最好是在较低的价位上保持稳定),OBV开始升高,这可能揭示了一个筹码搜集的过程。这种局面预示着上涨行情的到来。

如果价格持平运动,而OBV正在下跌,则反映出一个筹码派发的过程。这种局面可能具有看跌的意义,特别是当它发生在高价格水平时。

10,持仓量

持仓量的作用与交易量有些类似,也有助于衡量价格运动背后的市场力度。根据持仓量的增减,我们就可以判断资金是流入某一市场,还是流出某一市场。因此,它就具备了上述用途。持仓量的上升或下降,取决于两方面因素的消长对比:新入市的买入者或卖出者的数额,与新出市的原有交易者的数额。

如果在上升趋势中持仓量是上升的,则一般来说,牛方占据主动,上涨行情仍将持续;如果在下降趋势中持仓量是上升的,则说明熊方占据主动,下跌行情仍将持续。

如果在市场上扬时,持仓量下降,那么这段上涨行情是由于空头买入平仓行为所引起的(以及原来的多头者趁机对冲头寸)。等到原有的这群空头者逃离了该市场,那么上述上涨行情(即空头买进平仓行情)背后的驱动力也随之瓦解,这就意味着当前的市场较为脆弱,容易诱发进一步的疲弱行情。

我们不妨打个比方,假定有一根水管接在自来水干线上。在自来水干线与这条水管之间安装了一个水龙头。上升的持仓量相当于打开了水龙头,从自来水干线向水管里输入自来水,那么,只要水龙头是开着的,就会不断地从水管里面流出水来(这就相当于上升的持仓量将价格进一步推高或推低)。下降的持仓量好像是关上了水龙头,开始,还有水从水管子里面流出来(因为水管于里面还有一些剩水),但是一旦剩水全部滴出来了,就不再有新的来源维持水流了。结果,水流(相当于价格趋势)就会枯竭。

当市场处于新高水平时,如果持仓量恰巧也达到了异乎寻常的高水平,可能预示着市场即将陷入困境,这是因为,上升的持仓量意味着新的空头者和新的多头者正在进入市场。如果市场处于稳步上涨的上升趋势中,那么,这些新的多头者将会随着价格水平的逐步上升,逐步提高卖出止损指令的水平。万一价格突然下滑,将引发执行止损指令的连锁反应,有可能导致价格的狂泻。

11, 期权

为了确定一份期货期权合约的理论价格,我们需要五个方面的参数。它们分别是:

- 执行价格

- 有效期限

- 基本市场的预测价格

- 基本市场的波动性

- 短期利率的水平

在这些自变量中,有三项是已知的(有效期限、执行价格、短期利率)。

在决定期权价格的所有因素中,绝不可以低估波动性的重要性。事实上,在某些情况下,波动性的变化对期权价格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相应的期货合约的价格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所谓波动性,指的是人们预期今后一年之内对应基本市场的价格变化范围(波动性水平式按年计算的)。

在期权交易中,必须对未来的市场波动性作出预测。预测市场波动性的一种方法是,由市场价格提供这样的预测值。事实上,这就是所谓蕴含波动性的来历。蕴含波动性,就是市场对期权有效期内相应的基本期货合约的波动性的估计,是蕴含在当前期权价格之中的波动性水平。

Author: Binger Chen
Link: http://www.kekefund.com/2015/12/17/japan-candle-diagram-theory/
Copyright Notice: 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are 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4.0 unless stating additionally.